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2023年08月15日
  • 50 金币

下载完整pdf文档

前 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部署,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教育部建立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编制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工作的扎根所在,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学校将以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契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安徽中医药大学向社会公开发布《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自觉接受各方面的评议与监督,以期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媒体等各方的良性互动,共同关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部以及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所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牵头组织撰写本报告。报告中财务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17年自然年,教学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目录第一章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一、学校概况 2二、办学定位 5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6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6五、招生工作 6第二章 师资与教学条件 6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6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7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7四、教学条件 7第三章 教学建设与改革 7一、专业建设 8二、课程建设 8三、教材建设 8四、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8五、实践教学 14六、创新创业教育 14第四章 专业培养能力 15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15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6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6四、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17五、教学资源和设施 17六、学生管理和主题教育 17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8第五章 质量保障体系 18一、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8二、质量监控实施情况 19第六章 学生学习效果 21一、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1二、攻读研究生情况 22三、毕业生学习满意度 22四、就业状况 24五、就业特色 43六、用人单位评价 45七、学生体质达标情况 45第七章 特色部分 46一、推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46二、注重服务教师,扎实推进教师发展工作 46三、利用竞赛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 47第八章 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47一、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47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8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48四、加强办学条件建设 48第一章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学校概况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学校现占地总面积84.65万平方米,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和六安路四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蜀山区梅山路103号、蜀山区史河路45号和寿春路300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53.1万元。图书馆藏书约20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9.3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教职工1287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3 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2 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61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22 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1个。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在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传承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近5年来,先后获批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近五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约1200项,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研究项目为代表的研究项目取得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0多项,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0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积极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黄山、亳州、六安、桐城、庐江、绩溪、舒城、太和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华润三九、江苏康缘、亿帆鑫富、海南海力、广州一方、安徽济人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和谐融校”的办学方略,围绕特色,强化优势,提升质量,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弘扬“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文化,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富有特色、卓有贡献、高水平有影响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二、办学定位 学校校训是:“至精至诚、惟是惟新”。定位与发展目标如下:发展目标定位:立足安徽,努力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拓展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中医药类学科专业为主体,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适应国家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及健康服务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在地域上,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行业上,立足中医药,不断满足中医药事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积极服务安徽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五年,学校将围绕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科研实力,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建成高水平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主要发展目标是: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实施院系合一,推进医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创业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化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校区布局;全面推进少荃湖校区二期建设,完善功能配套;筹建直属第四附属医院;争取政府支持筹建安徽省中医药博物馆,完善办学条件。 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完善学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深入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临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优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高水平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谋划并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教职工待遇明显改善:大力改善民生,建设教职工周转房,完善教职工收入增长机制,教职工奖励性绩效收入年递增20%。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科与专业以中医与中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保险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医学信息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等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学校本科专业数达24个,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六个学科门类。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截止学年末,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其中本科13831人,专科15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共1376人,留学生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89.97%。五、招生工作 2017年学校共圆满完成我校24个本科专业(一本专业20个)3500人(其中专升本180人,提前批免费医学定向50人、一本(含专项计划)2570人、二本700人)的招生工作,比去年本科计划增加60人。2017年我校首次招生中医儿科学专业,修业年限为5年,纳入一本招生,向毕业生授予医学学位。今年我校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省内一本全部线上录满,首次实现没有降分录取。省外江苏、广东、江西、四川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二本省控线60分或以上,甘肃、广西、黑龙江录取最低分接近或达到当地省控一本线。2017年我校从24所生源基地录取新生683人,其中一本518人。生源基地录取文科生平均分522分,超出一本线7分,理科生平均分498分,超出一本分数线11分。第二章 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0人,另有外聘教师129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附属医院教师736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287人,生师比为16.84∶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共计443人,占49.78%(其中正高级145人,占16.29%,副高级298人,占33.49%);45岁以下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主体,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5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共计166人,占18.6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共计504人,占75.28%;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占62.25%。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各专业具体情况见附表。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现有教授89人(不含讲座),其中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78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7.64%,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的比例为8.95%。2017-2018学年,专任教师中92.11%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7年本科教学经费情况如下: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5317.99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983.04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360.62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75.73元。四、教学条件学校现有土地面积84.6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0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3.47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4.78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6.69万平方米,生均17.3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2.3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24653.1万元,生均1.37万元,当年新增2788.4万元。图书馆藏书约200万册,其中纸质藏书99.35万册,生均55.39册;另有电子图书102.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中文类电子期刊36017种,外文类电子期刊22335种;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第三章 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积极实施教学建设与改革,本年度共有70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包括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项,省级精品共享开放课程1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新编或修订规划教材8种,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项,省级教学团队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2 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6项。本学年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16项,其中74项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142项获得省级立项。一、专业建设 学校积极做好新专业申报和专业改造工作,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目前本科专业数达24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有22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药物分析、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当年停招。二、课程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 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13项,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当年新增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8项。学校开设课程950门(其中专业课924门,公共必修课程23门,公共选修课程3门);同时建设“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网新安课栈”,在智慧树和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共引进623门网络在线课程面向学生开设。学校还遴选了14门校本网络课程开展在线课程立项建设。三、教材建设 2017年我校共组织教师参编教材36种,其中含规划教材29本,编5人,副主编14人,编委10人 ;协编教材7种,主编1人,副主编4人,编委2人。四、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1.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656学时,其中必修课2408学时,选修课要求至少完成92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21.53%。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140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63.93%;(2)选修课至少修满57.5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25.53%;(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7.75学分,占总学分的12.32%;(4)最低毕业学分225.25学分。2.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904学时,其中必修课2408学时;选修课要求至少完成104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2.80%。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35学分,占总学分的31.29%;(2)选修课至少修满65学分,占总学分的28.01%;(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31.75学分,占总学分的13.7%;(4)最低毕业学分231.75学分。3.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024学时,其中必修课2136学时;选修课要求至少完成91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7.25%。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19学分,占总学分的58.98%;(2)选修课至少修满57学分,占总学分的28.25%;(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5.75学分,占总学分的12.76%;(4)最低毕业学分201.75学分。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数3456学时,其中必修课2552学时,选修课需完成776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2.50%。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43.25学分,约占总学分60.22%;(2)选修课至少修满48.5学分,约占总学分20.39%;(3)毕业实习46.125学分,约占总学分19.39%;(4)最低毕业学分237.875学分。5.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272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33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116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4.04%。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6学分(含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素质拓展、独立设置的实训环节和毕业实习),约占总学分59.38%;(2)选修课至少修满72.5学分,约占总学分40.62%;(3)最低毕业学分178.5学分。6.中药学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54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33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888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28.15%。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25.5学分,约占总学分64.36%;(2)选修课至少修满55.5学分,约占总学分28.46%;(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4学分,约占总学分7.18%;(4)最低毕业学分195学分。7.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168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232学时,选修课需完成116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29.28%。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20学分,约占总学分63.2%;(2)选修课至少修满55学分,约占总学分28.95%;(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5学分,约占总学分7.89%;(4)最低毕业学分190学分。8.药物制剂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298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97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948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28.65%。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2.75学分,约占总学分57.72%;(2)选修课至少修满59.25学分,约占总学分33.29%;(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6学分,约占总学分8.99%;(4)最低毕业学分178学分。9.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2856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120学时,选修课需完成736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3.33%。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34学分,约占总学分62.91%;(2)选修课至少修满46学分,约占总学分21.60%;(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33学分,约占总学分12.83%;(4)最低毕业学分213学分。10.应用心理学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480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93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59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4%。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23学分,约占总学分61.5%;(2)选修课至少修满37学分,约占总学分18.5%;(3)实践教学环节至少修满68学分,约占总学分34%;(4)最低毕业学分200学分。1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总课时314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960学时,选修课需完成568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5%。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24.5学分,约占总学分62.25%;(2)选修课至少修满35.5学分,约占总学分17.75%;(3)实践教学环节至少修满70学分,约占总学分35%;(4)最低毕业学分200学分。1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总课时278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82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59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4.91%。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13学分(含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素质拓展、独立设置的实训环节和毕业实习),约占总学分68.48%;(2)选修课至少修满37学分,约占总学分22.42%;(3)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1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072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152学时,选修课需完成736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2.3%。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37学分,约占总学分64.32%;(2)选修课至少修满46学分,约占总学分21.60%;(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30学分,约占总学分14.08%;(4)最低毕业学分213学分。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2936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05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67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8.68%。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22.5学分,约占总学分66.04%;(2)选修课至少修满42学分,约占总学分22.64%;(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1学分,约占总学分11.32%;(4)最低毕业学分185.5学分。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298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06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91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5.90%。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17.5学分,约占总学分57.4%;(2)选修课至少修满57学分,约占总学分27.9%;(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2.5学分,约占总学分11.4%;(4)最低毕业学分197学分。16.保险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34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160学时,选修课需完成64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8.50%。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19学分,约占总学分61%;(2)选修课至少修满40学分,约占总学分20.5%;(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2.5学分,约占总学分18.46%;(4)最低毕业学分195学分。17.药物分析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26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216学时,选修课需完成384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23.06%。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38.5学分,约占总学分74.0%;(2)选修课至少修满24学分,约占总学分12.8%;(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24.5学分,约占总学分13.1%;(4)最低毕业学分187学分。18.汉语国际教育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3280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18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568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7.78%。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44.5学分(含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素质拓展、独立设置的实训环节和毕业实习),约占总学分80.28%;(2)选修课至少修满35.5学分,约占总学分19.72%;(3)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19.生物医学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3000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960学时,选修课需完成1096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7.8%。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5.5学分,约占总学分57.02%;(2)选修课至少修满68.5学分,约占总学分37.03%;(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1学分,约占总学分5.95%;(4)最低毕业学分185学分。20.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2752学时,其中必修课时190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688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1.4%。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6学分,约占总学分65.43%;(2)选修课至少修满43学分,约占总学分26.54%;(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3学分,约占总学分8.02%;(4)最低毕业学分162学分。21.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3272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02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91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9.10%。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9.5学分,约占总学分65.43%;(2)选修课至少修满57学分,约占总学分29.23%;(3)最低毕业学分195学分。22.医学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 教学计划总课时320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000学时,选修课需完成992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3%。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08学分,约占总学分59.7%;(2)选修课至少修满62学分,约占总学分34.3%;(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1学分,约占总学分6.1%;(4)最低毕业学分181学分。23.生物制药四年制本科 教学计划总课时3204学时,其中必修课时2064学时,选修课需完成108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3.12%。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111学分,约占总学分58.6%;(2)选修课至少修满67.5学分,约占总学分35.6%;(3)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11学分,约占总学分5.8%;(4)最低毕业学分189.5学分。24.中医儿科学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总课时3972学时,其中必修课2644学时,选修课要求至少完成920学时,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9.34%。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177学分(含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素质拓展、独立设置的实训环节和毕业实习),约占毕业总学分74.84%;(2)选修课至少修满59.5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25.16%;(3)最低毕业学分236.5学分。五、实践教学 学校召开学校第十一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实践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基地“先进科室”、“实践教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学校强化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对几十家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和反馈,保证实习质量。经过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学校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重新认定,学校已分批认定了非直属附属医院5家,教学医院36家,实习医院10家,药学类、医药经济管理类、医药信息工程类、人文类等实践教学基地59家。学校利用教学信息化平台,对临床、护理类实习生统一安排进岗实习。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继续对临床类专业毕业班开设《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完成了2014级各临床类专业共894名学生的暑期临床见习工作。对2018届中医学(含涉外方向、妇产方向、新安班、定向班)、中西医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美容医学方向)、针灸推拿学(含涉外方向、骨伤科学方向、专升本班)等临床类专业共749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临床能力客观结构化考核(OSCE)。其余124名学生因为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的技能考核而免考。六、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学校出台《安徽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建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在第五轮机构改革中独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学校本学年在修定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要求,认真梳理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占学分比重,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经学校同意后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深化学分制改革,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效衔接,完善《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整合第二课堂能力素质拓展教育,增设创新研究、创业动力、创业实践、创业管理等类课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合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现开设有《创新工程实践》、《大学生创业概论与实践》、《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创业3+3》、《创业营销-创业新手营销实战指南》等创新创业课程,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6个学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组织9名辅导员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EET)”师资培训,举办校第九届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努力提高创业指导课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目前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有3名教师获得创业指导师证书。3.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学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各类竞赛等活动,多渠道获取创新实践学分和创业学分,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合法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鼓励各学科学生交叉组成团队参与项目,鼓励多专业多层次同学联合组队申报项目。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各学院有特色、有品牌效应的创新创业活动层次和实效,扶持自主创新创业项目。2017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19项。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的挑战杯相关项目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以在校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篇,获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三等奖以上13项。4.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学校设立创业孵化平台,安徽中医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孵项目蓬勃发展。2017年在驻项目12项,其中安徽佰草阁中药天然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项。2017年,校青年创业分会创业校友创办企业共16家,涉及教育、养生、中药种植、医疗器械等行业,大多入驻过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孵化。第四章 专业培养能力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安徽是华佗故里、新安医学发祥地,中医药资源丰富,品种数量在华东地区居于首位,包含中药在内的生物制药产业也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之一。安徽又是人口大省,有6800万人口,对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巨大。作为一所地方中医药本科院校,学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形成了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传承创新和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医药及健康服务业应用型人才。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设立新生入学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毕业生文明离校专项教育月等系列主题教育宣传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大学学业。学校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经典诵读大赛、学科知识竞赛,开展安中晨跑、杏林读书屋、书香班级评选、自习悦分享、图书漂流等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逐步形成校园良好学风。学校不断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自我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建立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有质量、有意义,学生表现作为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升本推研、推优入党等重要评价。学校于2018年1月起在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企业竞争模拟协会和新安医学社中,对第二课堂学分成绩单进行网络化、项目化和系统化认定管理试点。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2018年4月,学校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对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努力将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坚持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与尊重学生选择相结合,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生品格、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四、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5-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经费由3309.83万元增长至9205.96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由2130.88万元增长至4007.41万元。随着教学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学校在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资源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五、教学资源和设施学校各类基本教学设施较为齐全,可有效确保各专业各课型教学需求。现有教室210间,座位数18662个,面积50012m2,其中,语音室11间,座位数660个;多媒体教室131间,座位数14471个;PBL教室17间。体育馆及室外运动场总面积66477.05m2。新校区室内体育馆(面积8600m2)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9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建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包括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3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学校现有27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04个,共260余间,面积85639㎡。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与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分别于2013年、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有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3个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现有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7540件。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8785㎡,其中梅山路校区图书馆5285㎡,少荃湖校区临时图书馆3500㎡。建筑面积49703㎡的学校图书馆新馆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改善办馆条件。六、学生管理和主题教育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及时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各学院结合实际开展系列指导活动,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确立职业规划。学校将每年6月份作为毕业生文明离校专项教育月,重点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成才就业、感恩、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等五方面教育。切实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生动活泼的文明和谐校园氛围,让毕业生文明离校、温暖离校。学校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主题班会建设,每学期每个班级须开展4学时固定主题班会教育课。形成了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教育培养内容体系,在学校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定期举办专业、就业、求职、考研经验交流会,服务学生学业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学业规划、学习方法、考研升学等方面的指导,实现全方位、阶段性、针对性学业指导。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发展。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生工作考核。2017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安徽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高校。学校每年从“十佳青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中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每年并将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好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带动作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第五章 质量保障体系一、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迎接学校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精神,将我校教育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要求进行重新论证与划分,重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成质量保障三级组织,即学校为教学质量保障的评价主体,院级为教学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基层组织为教学质量保障的工作主体。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颁布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修订《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2018版)》,《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2018版)》,实行院部二级教学督导制,补充完善了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同时逐步完善了我校的外部质量监控系统,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完成了我校2017毕业生第三方质量评价工作,并形成了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监控相协调的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二、质量监控实施情况1.全面监控教学质量初步建立了以“监控—分析—反馈和改进”为运行模式的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本学年学生评教覆盖比例89.6%,优秀率87.9%;同行督导评教覆盖比例76.31%,优秀率86.71%;领导评教覆盖比例84.2%,优秀率82.16%。在日常监控子系统中,注重执行听课制度。通过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的随机听课和反馈,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以达到常规教学日常化监控。在专项评估子系统中,注重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实验、实习、实训集中检查、考试考核、试卷评查以及中青年教师教学考核。在信息反馈子系统中,利用网络平台、网上留言、微信、QQ群、面对面、学院教学考核等收集并反馈信息,使运行—反馈—信息畅通。在调控与改进子系统中,初步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2.开展各类各项检查并进行结果反馈开展试卷抽查和毕业论文评估工作,试卷评估抽查了全日制本科抽查了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共19门课程约1140份试卷,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共53门课程约3060份试卷;本科生毕业论文23份,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分别反馈给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所在教研室及联系院部的校领导。为进一步摸清全校教研室基本情况,查摆存在问题,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学督导对2017—2018学年全校共47个教研室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内容涉及教研室总体情况、教研与改革、教学质量与效果管理等方面,教学督导检查后将结果及整改意见以书面形式分别反馈给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并要求将整改结果反馈至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3.信息收集及分析反馈为了有效监控学院的教学情况,及时了解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动态信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面向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共发下4241份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976份;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对药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各年级专业本科在校生进行了线下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调研,共发下3732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566份。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发下4241份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00份;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发下3732份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63份。2017-2018学年共向用人单位发下74份问卷,收回54份。问卷收回后,由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反馈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并要求将整改结果反馈至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4.实施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校积极开展我校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的上报工作和本科教学质量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强化数据审核。本年度填报包括81个表格,涉及学校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质量监控、科学研究、学校基本条件、固定资产、财务、图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并在分析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基础上,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5.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理论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试卷检查评价表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案及讲稿质量评估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听课记录表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多媒体课件质量评价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测评表安徽中医药大学考试过程评价标准(试行)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信息员听课评价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网上评教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用人单位满意度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评学评价标准◇实习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实习质量床边考核评价表◇实验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实训)中心质量评价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实训)课堂教学评分标准(细则)◇临床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试行)◇毕业论文◇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课程建设评价◇安徽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评价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课程分析评价标准安徽中医药大学专业剖析评价标准◇学生综合测评◇安徽中医药医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第六章 学生学习效果一、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18届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数2733人,其中毕业人数2649人,毕业率为96.93%;共2591人获准授予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4.81%。 各专业毕业生具体情况见附表。二、攻读研究生情况 我校2018届应届本科生考研录取600人,应届本科生考研率21.95%,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持续稳定。三、毕业生学习满意度1.核心课程重要度评价本校 2017 届就业、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毕业生中,有 86%的人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与本校 2016 届(86%)持平。图 6-1 本校2017届毕业生评价核心课程重要性的人数分布图 6-2 课程重要度图 6-3 课程满足度2.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本校 2017 届就业、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毕业生回答核心课程重要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 73%,比本校 2016 届(68%)高 5 个百分点。图 6-4 核心课程满足度四、就业状况1.就业率变化趋势我校2018届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0.98%。各专业毕业生具体情况见附表。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2.0%,比本校 2016 届低(94.0%)低 2.0 个百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92.6%)基本持平。2017 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2.2%, 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1.8%。图 6-5 就业率变化趋势2.毕业生去向分布本校毕业生从去向分布来看,本校 2017 届毕业生主要“受雇全职工作”(64.9%);此外,“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比例(25.3%)高出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12.9%) 较多。同时,本校 2017 届“正在读研和留学”及“准备读研和留学”的比例(29.5%)较本校2016 届(27.6%)有所提升。可见,本校毕业生的深造意愿进一步增强。图 6-6 毕业去向分布本校2017届就业毕业生中,有54.5%服务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相关职业。同时,本校2017届就业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的比例为 61.0%),稳中有升。可见,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符合本校“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有所增强,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表 6-1 主要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图 6-7 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3.各学院及专业的就业率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护理学院(95%),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87%)。图 6-8 各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中医学(免费医学生)(100%)、康复治疗学(99%)、护理学(涉外护理)(98%),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针灸推拿学(74%)、中西医临床医学(美容医学)(78%)。图 6-9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续图 6-9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4.月收入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 4830 元,比本校 2016 届(4711 元)高 119 元,比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4590 元)高 240 元。2017 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4454 元,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5164 元;男生的月收入为 4944 元,女生的月收入为 4767 元。本校毕业生月收入水平呈逐届上升的趋势,且与全国非“211”本科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图 6-10 月收入变化趋势图 6-11 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的月收入图 6-12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5.月收入分布本校 2017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类的月收入如下图所示。图 6-13 主要行业类的月收入6.各学院及专业的月收入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学院是医药信息工程学(5463 元),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低的学院是人文学院(3729 元)。图 6-14 各学院毕业生的月收入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本校 2017 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6486 元),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中医学(免费医学生)(3518 元)、汉语国际教育(3729 元)、药学(3764 元)。图 6-15(1)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续图 6-15(2) 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7.专业相关度本校 2017 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86%,比本校 2016 届(83%)高 3 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70%)高 16 个百分点。2017 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95%,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78%。本校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图 6-16 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图 6-17 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各学院及专业的专业相关度本校 2017 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学院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学院是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均为 72%)。图 6-18 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别学院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本校 2017 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中医学(免费医学生)、中药学(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均为 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56%)、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5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4%)。图 6-19 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9.现状满意度本校 2017 届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为 70%,比本校 2016 届(66%)高 4 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68%)高 2 个百分点。2017 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为 66%, 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为 74%。图 6-20 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图 16-21 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的现状满意度10.各学院及专业的现状满意度本校 2017 届现状满意度较高的学院是针灸骨伤临床学院(78%),现状满意度较低的学院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58%)。图 6-22 各学院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注:个别学院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本校 2017 届毕业生现状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中药学(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均为 86%),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7%)、护理学(58%)、药物分析(59%)。图 6-23 各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11.职业期待吻合度本校 2017 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 61%,比本校 2016 届(54%)高 7 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 2017 届(53%)高 8 个百分点。2017 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 58%,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 64%。图 6-24 职业期待吻合度变化趋势12.各专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本校 2017 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是药学(专升本)(8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3%)、中药学(专升本)(73%),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4%)。图 6-25 各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五、就业特色1.职业特色本校 2017 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医疗保健/紧急救助(48.2%)。表6- 2 主要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职业类名称2016 届(%)2017 届(%)医疗保健/紧急救助47.048.2计算机与数据处理6.98.0互联网开发及应用4.14.52.行业特色本校 2017 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54.5%)。表6-3 主要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行业类名称2016 届(%)2017 届(%)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53.354.5化学品、化工、塑胶业9.17.3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6.46.8家具、医疗设备及其他制成品业8.26.3本校 2017 届从事医学类工作人群所在医院的级别主要是二级甲等(45%)、三级甲等(38%)医院。图6-26 本校从事医学类工作人群所在医院的级别3.区域贡献度本校 2017 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61.0%的人在安徽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合肥(29.6%)、上海(9.5%),其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分别为 4675 元、5979 元。图6-27 区域贡献度六、用人单位评价据麦可思统计,我校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 92%,其中很满意占38%,满意占54%。来本校招聘过的用人单位中,有 99%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本校应届毕业生。在聘用过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没有解聘过本校毕业生的比例为74%。七、学生体质达标情况根据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及省教育厅《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学校认真开展体质测试工作。经测试,我校2018年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86.55%。各专业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见附表。第七章 特色部分一、推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医教协同”理念为指导,创新医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5+3”培养模式为路径,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构建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安排5年本科教育与3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教学,推动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的有机融合。学校成立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医学院,推进医教协同,推进直属附属医院和原有临床学院有机整合,进一步强化附属医院“育人”重要职能,致力于培养注重夯实中医药功底、注重医药融通、加强中医思维、强化临床实践能力,推进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学校开展临床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评选工作,评选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临床教学名师9人、教坛新秀12人,表彰在临床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临床教师,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二、注重服务教师,扎实推进教师发展工作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于2017年6月建立。中心围绕青年教师成长、名师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推行“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教学咨询、教学培训、教学竞赛、教学研究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平台,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为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名师培养提供服务与支持。教师发展中心遴选优秀教师建立培训队伍,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机制,开展针对新入职教师的“雏鹰导航计划”、对青年骨干教师开展研修成长服务、对教授和博士开展名师教学研究工作坊项目、对于教学督导等教学管理者开展教学管理研讨互动活动。新进教师“雏鹰导航计划”针对新进教师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活动,中心为新进教师组织培训,新进教师完成考核方可申请教师资格。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专项提升计划通过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新教学技术应用的培训,定期提交教学成果,中心适时为青年教师录制微课视频,作为共享教学资源。中心通过竞争性资助项目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材与教学法研究、教学策略与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等。中心利用药学教指委竞赛、中医药社杯竞赛、英语教指委竞赛、省校二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展现风采,提高教学能力。利用省高校教师教学联盟等平台,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开发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文化。三、利用竞赛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竞赛是培养人才,进行专业化训练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学习效果的有效载体。学校利用学科竞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能力转化,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2017-2018学年我校同学综合素质教育情况喜人,在各级学科和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我校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获奖共计11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9项,张吕俊、韩玉豹、罗丹等同学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共计9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项,汤晓玉、杨大陶、常仁慧等同学在2018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文体赛获奖总数共计10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陶秋骋、朱万鸿、李凌基等同学在全国啦啦操联赛、2018中国好网民新春采风活动等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本学年我校学生洪靖、潘赐明等同学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学术期刊上以一作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3篇、作品31件。本学年我校另有学生获得4项专利(著作权)授权。学校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学校安排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专题培训、教学名师示范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赛促教。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刘英老师获教育部医学人文教指委全国比赛优秀奖;方林莉老师荣获2018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王南宁、许晶晶和邬家成三位教师老师在安徽省第三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三等奖;卜芦笙和程昭老师分别获得第三届安徽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梁祥凤和邬家成两名教师分别获得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举办的第一届同课异构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第八章 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一、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学校以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为契机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优化教学机制、教学标准、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考核、教学评价和教学整改,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坚持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建设校本精品课程,打造优质视频公开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教材。完善学校网络课程修读机制,加大网络优质课程辅助教学力度,建立开放式校本通识教育课建课开课机制。建设一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在线课程应用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教学互动。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监控和评估。调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结果的有效运用,形成监控、评价与整改的有效衔接。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中医药大学”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学校各专业间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新办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滞后于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下一步,学校将以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为宗旨,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克服编制瓶颈,加大师资力量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特别关注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学校专业调整和学生规模调整的实际情况,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多渠道引进专业急需人才。制定各院部2018-202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启动“师资池”计划和师资学历提升计划。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师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力度,从教师教学、科研、待遇和生活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服务和保障,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快速的发展之中,但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学校将建立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育课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加大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扶持力度。学校将建立通识类、拓展类、专业类、实训类四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学校遴选教师外出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或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提升师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等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实践

下载完整pdf文档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